一、大爱受益于良好的家风
我曾祖父是晚清官员,后辞官归家,添置大量田产。听村中老人们讲,有一年适逢旱灾,颗粒无收,曾祖父减免佃户3年的地租,并且在村中置大锅煮粥供乡亲们食用,实乃义举。
祖父殷毓方,字建国,早年毕业于东北讲武堂,服役于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他愤然离开部队,回到家乡,变卖部分田产,买了七条汉阳造,拉起了民团,当时称为殷团。殷团在乱世保一方平安,亦民亦兵,后来队伍逐渐扩大,发展到六七十人,1935年归顺国民政府,隶属禹城县二区。后日寇的铁蹄践踏我华北大地,祖父亲帅殷团保家卫国,奋勇抵抗日寇。抗战八年,殷团发展壮大至300多人,但是亦有30多人战死沙场,这里面有我的三祖父、四祖父,只可惜连一个烈士的名分都没有得到。
家父家母都是农村教师,面对贫穷落后的乡村孩子们,他们诲人不倦,“深夜苦读书,天明育桃李”,他们拿出有限的工资,接济那些贫苦的村民,他们的大爱大善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兄弟三人,后来我们兄弟三个唱着《春天的故事》都考入师范院校,毕业后步入杏坛。
二、风雨无阻献血路
2001年,德州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第一次驶入禹城,我和妻子没有丝毫顾虑登上采血车,各自献血400毫升。从此之后我每年献血两次,后来听血站的护士讲,还可以捐献血小板,但是献血小板需要到德州市中心血站,2007年春天,我驾驶自己的摩托车来到了德州市中心血站,第一次捐献了血小板。
2009年5月11日我参加了造血干细胞采样活动,存入中华骨髓库。当时我想起了加入少先队时的誓言“准备着,时刻准备着!”是的,从2009年起,我时刻准备着把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给需要的病人!
2013年大年初九,我接到了市中心血站血小板告急的电话,希望我能到站捐献血小板。情况紧急,第二天我如约赶到了中心血站,副主任郑辉与我亲切握手,她感觉到我的手冰凉,方知我是冒着零下十度的严寒骑摩托车从禹城赶来的。天寒地冻冰雪天,温馨血站赤子情。能够挽救垂危的病人,再冷的天气又算得了什么呢?
三、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今年8月5号献血时巧遇血站副主任郑辉女士,我们亲切地握手,她说:“我始终记得11年前的大年初九,殷老师来中心血站捐献血小板,当时您的手冰凉冰凉的,但是您的心是火热的!”我说:“是啊,我们都老了,但是依然在奉献的路上。”郑主任亲自陪我踏上采血车,在我献血的过程中给我拍照。八天以后,8月13号正是我的生日,德州市中心血站的公众号《滴滴热血,爱心满满》刊登了我的献血事迹,同时在新浪客户端发布。
禹城市红十字会的领导告诉我,我们禹城市准备组织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于是58岁的我积极报名参加了。因为我深深地明白无偿献血到60岁就结束了,从2009年开始时刻准备着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愿望亦不可能实现了,但是向社会奉献爱心绝对不只一种方式!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的,吾生也有涯,而奉献无涯!大爱德州,有德之州!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师,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市民,我深深地懂得,爱是永恒的。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此时,50年前加入少先队时的誓言又回想在我的耳畔“准备着,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