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季度,血站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扬“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的工作作风,奋勇拼搏,笃定前行,把服务送给献血者,用质量守护血液安全,用坚守和责任诠释了新时代血站人的精神,同时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个人。
宋娟娟,德州市中心血站机采科的一名采血护士,2009年毕业来到血站工作,跟随献血车辗转至各县市区献血点为献血者服务,2012年根据工作需要调往机采科负责机采血小板招募和采集工作,在机采岗位上勤恳工作至今。
作为一名机采护士,在工作中她以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从招募、血液的快速检测、耗材准确安装、采集过程做好记录等流程,确保血液安全,严格遵守静脉消毒穿刺操作规程和血小板密闭无菌采集原则,严把采血第一关,保证血液质量安全。文明礼貌,真诚对待每一位献血者,仪表着装整洁,态度和蔼,她不断完善与献血者的沟通技巧,例如:与全血相比,机采血小板捐献需要采集30到60分钟,保质期却极短(仅有5天)病人有需求,才能采集,所以在招募预约过程中她会耐心叮嘱每一位血小板的捐献者一定要清淡饮食,喝酒、熬夜会降低血小板的捐献成功率。
对初次捐献血小板的献血者,她会耐心讲解捐献血小板的意义,血液快检的等待时间里递上一杯温水。静脉穿刺手法做到定位准、速度快,减轻献血者的疼痛,在捐献采集时她会和献血者讲解血细胞分离机和一次性耗材的安全,减少献血者的担忧和恐惧。
作为一名机采工作人员,她二十余次成功捐献全血、机采血小板,能够站在献血者的角度,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献血者的心理和身体的需求,如采集时间长献血者的体位坐姿怎样舒服些,冬天给献血者加盖毯子暖水袋保暖,为献血者准备面包、果汁,预防低血糖等献血反应的发生,让献血者感受到献血关爱和温暖。
因血小板捐献周期短,有些献血者每个月都会见面,时间长了,不少人因为献血和她成为好朋友,不少“好朋友”的“好朋友”也成为了成分血的固定捐献者。在业务学习方面,她认真学习《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熟悉掌握了Trima、Amicus血液成分分离机的结构组成、工作模式以及工作状态的检测、PC采集原理、故障排查、对机器的日常维护。
采集机采血小板,对采血护士的专业技能要求高,同时也考验着护士的责任心、耐心、细心和爱心。用她常说的一句话:“干机采这个活儿,需要我们把自己打磨的像精密的机器一样,不能出现一丝差错”。她是采供血战线上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人员,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有脚踏实地在自己岗位上默默的奉献。
大凡经常在中心广场献血屋献血的献血者,都会记得,这个地方有位老师傅,他就是我们中心血站的一位开献血车的专业老师傅。由于年龄因素,现在负责采血物料的配送和血液运输的工作。也是目前我单位唯一一位临近退休还坚持在采血一线工作的老同志。
外采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每天都要接受风吹日晒,工作时间不固定,有时延长一两个小时都是经常的事儿。他信守让每个来到这里的献血者都在当日成功捐献的原则,有时为了等待会延长到10点甚至更晚。可他从不因年龄大自居,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干起工作来一点儿也不次于年轻人。对他来说,工作就是“放下耙子就扫帚”,信息查询、信息补录、打印献血证、发纪念品,给献血者倒水……经常忙得不亦乐乎,更让我们年轻人佩服的是他常年不休班,给他出去疗养的机会他也放弃,一切以工作为主,用他的话来说,人不能闲着,闲着就会生病。我们确实也没见过他有什么头痛感冒的,就是新冠疫情刚放开时,我们都倒下了,他依然坚持工作,他的工作是有条不紊的,并及时查缺补漏,他会每天查询纪念品、血袋,保证物料能够满足当天的采集量。
他在保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及时检查各种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如我们的医用离心机不一定什么时候出故障,主要是碳刷磨损过大,他就准备好新碳刷,在工作现场用5分钟就能换完。这样就不会因这点小活儿而影响工作,在我们一起工作的十多年里,他没有一次因车辆故障或机器故障而耽误工作进程,这也是我们所有外采工作人员公认的。
在2021年3月6日,他驾车和工作人员去上班的途中,路遇一起交通事故,他立即停车和工作人员对伤者进行施救,直到120将伤者拉走,为伤者赢得宝贵时间。他还拾金不昧,曾捡到二中一位学生的钱包和银行卡,及时联系失主领取。他值得我们所有年轻人学习,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就是于杰。
在献血车上,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既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但对于每辆献血车来说,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献血车驾驶员。
崔鹏,就是德州市中心血站的一名献血车驾驶员,他每天早早到达单位,认真检查车辆状况,确保每一次出行的安全。他深知,自己手中的方向盘不仅掌控着车辆的行驶方向,更承载着无数患者的生命期待。他熟悉城市的每一条道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他还是妥妥的招募能手,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献血的公益事业中来,他积极开辟乡镇路线。有一次,他听闻齐河大黄乡从未有过献血车的到来,那里的人们虽有心献血却苦无途径。他毫不犹豫地规划路线,历经数小时的车程,终于将献血车开到了那里,耐心地向当地居民宣传献血知识。每一条蜿蜒的乡间小路,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他知道那里的人们也同样怀揣着一颗爱心,只是缺少一个奉献的机会。于是,他不辞辛苦地宣传、招募,将献血车开到人流量大的地方,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主动交流,大大提高了招募成功率。
他的工作时间常常不固定,披星戴月是他的常态。有时候,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亮起,他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遇上团体献血,献血车需要很早就出发,6点所有成员到岗,而驾驶员则要来得更早,撤充电源、热车、领物料,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但他从未有过怨言,因为他知道,每一滴献出的热血,都是拯救生命的希望。
疫情期间,他所住的小区被封,第一时间向所在小区说明自己的情况,并递交了申请,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被放行,他又主动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协助核酸检测、分发物资,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保障。他还是我们的技术咖,开车技术又快又稳,在狭小的空间停车得心应手,献血车上的计算机维护、打印机等小毛病,一经他手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对待献血者,他更是无微不至。对于初次献血紧张的献血者,他始终陪伴在旁,用幽默的话语讲述着轻松的话题缓解对方的压力。由于他的关怀和热情,许多献血者在采血完毕后主动表达出对他的感谢和认可。
执着坚守,尽己所能,迎难而上,他是所有为确保临床用血需求,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血站人的缩影,兑现着保障患者生命健康的承诺。风雨来时,他是最值得信赖的靠山。迷雾来时,他是拨云见日的领航员。